偷香小说网 > 童年记事 > 第97章 118 下雪了

第97章 118 下雪了


下雪了

        这几天冷得要命,气温降到了零下七、八度,听气象预报说是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。阿哥住的三楼亭子间像冰窟窿,窗台上杯子里的水都结了冰。不过这还不是最冷的,前年最冷,气温是零下十二度,那真是滴水成冰。不少养热带鱼的都遭了殃,鱼不是冻死就是烫死(火候没掌握好)。照阿娘的讲法,就是冷得有点邪火气。有时我瞎七八搭(胡言乱语),阿娘也讲我是邪火气,至于邪火气到底还有什么意思,我到现在还没搞清楚。听邻居胖头讲在东北黑龙江最冷时要零下四、五十度,风像刀子一样割脸,哈气就成冰。上茅房拉屎要带根棍子,大便一下来就立刻敲掉,慢一点就要冻牢。我觉得好笑,买只马桶在家里方便,或在茅房里生个火,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。

        天太冷,我和德明养的孔雀鱼(一种热带小鱼)麻烦就大了。我们没有鱼缸,不能烧炭结加热。只好想穷办法:拿一只饼干箱,垫上棉花,将大口瓶放进去,放在煤炉旁保温。尽管如此,每年有一半鱼能活下来,我们就谢天谢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前两天隔壁王家的自来水管子爆裂了,房管所到现在也没派人来修,大概报修的人太多。今天一大早我看到两根晶莹剔透的冰凌从三楼一直悬挂到了二楼,足有两米长,手臂那样粗,像水晶一样在阳光下反射出令人耀眼的光芒。那尖尖的冰柱头锋利无比,就像呼延灼使的双鞭(水浒人物,使双鞭,有万夫不挡之勇),掉下来那可是要你小命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冬天阿婆的房间最暖和,太阳从早晒到晚。我家的客堂间虽也朝南,但围墙高,也就中午有点太阳,所以一到大冷天,阿娘就把煤炉拎到客堂间来取暖。晓萍家有个烧煤的小铁炉,还有个烟囱通向屋外。只要一生炉子,大客堂就变得暖烘烘的,一点煤烟也没有。她家里还有一个铮亮的暖手小铜炉(大小如一个扁扁的雪瓜),是个老古董。听她大伯说是清朝早期的,他的老祖宗是清朝的大官啊。佣人阿珍妈把烧红的木炭用铁筷子夹到铜炉里,铜炉立刻就热起来。盖上盖子,那些炭就慢慢地燃烧,可持续四、五个钟头。晓萍拿块毛巾裹着,整天捧在手上,还说她家好几代老祖宗都用过,所以它留有祖宗的仙气。可为什么每年冬天她手要生冻疮呢?大冷天,吴妈就为大铭准备一个炭缸,烧炭结(一种木炭屑做成的无孔煤饼,无烟)。只要我们几个到他家,大家就围着炭缸,把脚搁在那炭缸上。一会儿的功夫,热气就从脚底传遍全身。

        前几天,海伦说晚上睡觉脚冷。阿婆就让她把汤婆子带回家,我只好用一只塑料的盐水瓶(医用的,香港货)当汤婆子来暖脚了。我和德明不爱穿棉鞋,穿了它活动不方便,所以碰到特冷的冬天,我的脚就会生冻疮。今年还好,外公给我弄来了一双毛绒绒的崇明芦花鞋。它看上去有点木头木脑,是用稻草和软软如絮的芦花交织而成,有一点像两只鸟窝,鞋口还镶上了一圈蓝花布条,两只脚放进去就立刻温暖无比,看来今年冬天冻疮要跟我说再见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今天天冷加上没有太阳,弄堂里是空无一人。中饭后海伦一直在和阿婆说话。我觉得无聊,便找了一个借口溜了出来。到了德明家,只见他在炉子上用法兰盘油煎年糕。他说这是苏州的“扁担年糕”,全是用糯米做的,比粮店里买来的要好吃得多。那年糕确实像根扁担,又粗又长。他趁张妈和大哥不在家,自作主张切了好几片。年糕煎好后他给了我一片,老四、老五每人半片,要堵上他们的嘴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德明家玩了没多久,阴沉沉的天空中飘起了稀稀拉拉的雪花。不一会儿,那雪花越飘越多,越飘越大,纷纷杨杨的鹅毛大雪漫天飞舞起来。我们来到了屋外,老四老五还用手去抓,刚抓到手里那雪花就溶化了。鹅毛般的大雪静静地飞舞,多么美啊。雪花铺盖在屋顶上、撒落在窗台中,躺在静悄悄的弄堂里,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冬天,下大雪就是孩子们最大的盼望了。我对德明说雪要是这样下到明天,我们就可以堆雪人、打雪战了。回家时我顺便去了大铭和小黄家,约了他们明天一早出来打雪仗。

        吃夜饭时,弄堂里已经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雪。阿婆讲这雪下得好,瑞雪兆丰年,降雪能滋润土地,杀死虫害,明年又是个好收成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早醒来,外面已是白雪皑皑,屋顶就像盖上了一条厚厚的棉花被,犹如一个童话般的冰雪王国。那美丽的冬雪给人们带来了宁静和美好。一大群麻雀叽叽喳喳艰难地觅食,大雪对它们来说就******,大雪严严地埋住了它们活命的粮食。一只全身乌黑,尾巴上有几根白毛的大鸟跟在麻雀后抢食吃。

        我早饭还没吃完,德明就找上门来了。到了大铭和小黄家,他们还在睡懒觉呢,免不了又被德明数落一顿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们走在厚厚的雪地上,脚下发出了“格吱格吱”的响声。大弄堂里已经开始有人在铲雪,方便行人。我们快步到了小弄堂,这里的积雪最厚,有半尺多深而且都是松松软软的,没人踩过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们分成两组,我和小黄,大铭和德明。我们打雪仗较有章法,人站在自己的底线上(离对方约十米),不能往前冲也不能往后退,只能沿着底线躲避。接着我们每人做二十个雪球,比煤球稍大一点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和小黄商量好了,盯住德明很很地打,不让他有躲避和喘息的机会。战斗开始了,我们就一齐向他开炮,德明躲过了我的炮弹,小黄的雪球在他身上就开了花。当然我们也吃了大铭不少苦头,身上同样是弹痕累累。几场打下来,德明身上是白花花的一片,他叫苦不迭,不过他越战越勇,还高喊“向我开炮!”(电影里学来的),今天他成了个大英雄。我们玩到浑身冒汗,双手冻僵,才宣布停战。现在大家都是一付狼狈相,不过我们觉得很开心,因为这样大的雪不是每年都有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今年的大雪还比不上去前年的,那飘下来的雪花大如鹅毛,遮天蔽日,积雪达一尺。那看起来很漂亮的雪景却给城里人带来了灾难,除了孩子们打雪仗和堆雪人,加上几个抓紧时间拍雪景的在赞美那大雪的外,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埋怨这雪灾。道路交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,事故频发,脚踏车就像在滑雪,又像在滑冰,马路上好像在举行脚踏车摔跤比赛,看谁摔得狠,摔得重,摔得多,同时还能看出哪种牌子的脚踏车最经摔。水平差一点的,根本不敢上路,当然还心疼自己的宝贝。那些自不量力,硬着头皮上路的,很少能逃脱连人带车滑倒的命运,所以医院骨科急诊室的生意比平常要好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拍去了身上的雪,德明到家里拿了把铲子,他要堆个雪人。这时丽华和小弟也出来了,见我们这样,小弟也要堆雪人。丽华说堆好雪人,请我们去她家吃长生果和榛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们几个人轮流铲雪,只一会儿的功夫两个雪人的身体就堆好了,雪人的头就由德明来完成,他的手艺好。德明这里加点雪,那里又抠掉一点,他还弯着脑袋像个雕塑家一样自我欣赏起来。丽华给了他一根胡罗卜,他把胡罗卜咬为两段,再成尖状,然后往雪人的脸上一摁,鼻子就做好了。现在就缺眼睛了,就是缺两个煤球。说话间晓萍来了,德明只能厚着脸皮向她讨。晓萍一口答应,但要德明跟她到家去拿,她嫌手脏。雪人堆好了,它全身雪白,胖胖的脸,大大的耳朵,一只紧闭的小嘴,上面是一只冻得红彤彤的鼻子,一双乌黑但有点斗鸡的眼睛,头上还顶着一顶圆帽子,笑容可掬。大家是评头论足,当然是拍马屁的多,挑刺的少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弄堂里不少小孩在打雪仗,雪球是飞过来飞过去。我们还在欣赏那两个雪人呢,晓萍和丽华冻得直跺脚。丽华对我们说:“你们就准备一直守着这两个雪人,榛子也不要吃了。”我们几个都后悔起来,这两个雪人堆在小弄堂里,谁来看啊。德明一气之下把两个雪人头铲了下来,让小弟拿着铲子,大家一起到丽华家去吃榛子了。


  (https://www.touwx.cc/xs/15/15784/5468223.html)


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touwx.cc。偷香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touwx.cc